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

港澳办易帅,治港政策的新思路

2010.10.22

  王光亚接任港澳办主任一职,是香港近来最热的政经话题。廖退王上,应属十八大前正常的人事布局,不必过于揣测其幕后运作乾坤。廖的年纪已经超过退休年限,只要有合适的继任者,人事的变动属于水到渠成。王光亚作为正部级官员,在外交部属于二把手,作为杨洁篪的副手,始终没有机会成为封疆大吏长袖善舞,这次平级调动到港澳办任主任,显然舞台更加宽阔,可以做的事情也更多更有挑战性。
   廖晖在任期间,可以说完全遵从了中央收复香港的既定路线,在回归中保持香港政局稳定并发展经济。但回归后,港人的民主化思潮也在逐渐觉醒,随着全球民主经济一体化,港人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特首与立法会的小圈子选举,而要求普选的呼声却越来越高涨。从历次的政改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港人为追求民主所作出的努力,所以如果执政者还是以守旧的态势来进行管理,港人的抗争将进一步升级,从事态的演变中,我们不能排除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香港问题的确属于中国内政,但又绝不能和大陆其他省市相提并论,毕竟香港人民具有非常现代的民主思想、完善的公民教育、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和独立的司法体系,如果中央还是用管理大陆的手法来治理香港,势必引起港人反弹。
  王光亚作为一个资深外交家,一直从事外交工作,很多人怀疑其能否处理好香港“内政”?我认为这才是中央派王光亚任港澳办主任的考量。因其颇具国际视野,在处理香港问题的同时,能够兼顾国际影响与台海关系,这才是中央下决心启用王光亚的根本原因。香港的“一国两制”能否很好的贯彻下来,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把钥匙,如果香港逐渐内地化,台湾问题断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王光亚作为新港澳办主任,将负责两届特首的选举工作,也就是说2012年最后一届小圈子选举与2017年的普选。2012年的选举,中央的把控还是强势一些,能够全程掌控选举的进程,不至于选出太离谱的特首,这届选举不是中央需要太多关注的。而2017年的特首选举,现在看来变数多多,中央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解答,2017的选举到底是真普选还是变相普选。这就造成了一种表述,两种解答,及其容易造成中央与民间意识形态上的割裂,这对双方互相树立信任是及其不利的。
  现在有专家分析中央的思路,2012这届特首应当是一位亲中的强势特首,度过第一届任期后,于2017年继续乘胜追击,即使普选,也会顺利当选。从理论上来讲,如果遵循这样的事态演变,是中央最乐于见到了,因为如果2017特首换人,政策的延续性、特首与中央的磨合等等问题都会自然发生。如果能够有一位亲中的强势特首,稳稳的做两届,于香港于中央都是最好的结果。虽然希望是好的,但是我们还是应当从政治本身的惯性来看待这个问题。
  民主国家的政治领袖,他们在登上历史舞台的头一年多的时间内,不论是个人声望还是民望都是最高值,从此往后,一般的政治领袖,民调都是一路走低的。因为选民在投票选举你的时候,对你的期待是最高的,当你逐渐不能够满足选民期待,选民会用民调来表明自己的立场。香港现阶段的矛盾主要为流动性停滞、贫富差距加大等,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选民的选票就会背离你,如果进行改革,建制派一定会固守自己的利益进行反攻。而且12年这届特首,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为17年的普选做准备。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做的事情,步子迈小了,民主派一定会紧追不放,还容易给民主派提供弹药口实;步子迈大了,中央这里也不好交代,循序渐进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具体怎么个渐进的方法,却是非常之不好拿捏。所以,这届的特首,如果想继续连任,非常困难,并任重道远。
  如果中央真如上边所分析的如此考量,2012年选举一个强势特首,2017年争取连任。我到觉得不如放低姿态,因为17年真如《产生办法》所说,需要进行普选,我想任何一个中央或建制派的领袖都不能够当选。因为民众的心理是求新的,常年不变的政坛,就像一潭死水,如果有新鲜的领袖或政治家出现,在配合一些竞选的承诺与口号,民众的这种心理就会更加明显。所以聪明的做法就是2012年这届政府,应当尽量走民生路线,利用亲中央的特殊关系,大力发展经济,让民众实实在在得到好处,把工作做在明处,大力宣传民主政治,进一步打压泛民生存空间。做好2012年这一届,不留给17年特首太大的发挥空间,假如泛民领袖当选,可打的牌已然不多,造成泛民领袖当选也不过如此的印象。中央总是担心,如果泛民上台,香港将会怎样之类的问题。其实不必太担心,泛民假如上台,必定遭到建制抵制,其行政能力必定大打折扣,将会给民众造成其行政低能的形象,充其量能够做一届,2022年中央通过选举工程,必能夺回特首位置。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王光亚的履历,就会发现,王光亚总是以强硬的姿态出现在外交政治舞台中,与廖晖的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从侧面表达了中央希望港澳办能够有所承担。廖晖总体来说是属于建制派,因为他的历史原因,与建制派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回归阶段,有这样的人物出掌局面,能够保证政权的顺利移交并平稳过渡,但由于廖晖缺乏祖父的刚毅、父亲的幽默和长袖善舞,“官三代”到他为止。由于建制派在香港已成为尾大不掉之势,相信中央已经在把如何限制建制派的势力提上日程。由于廖晖与建制派的关系密切,这样的动作,确实不好让廖晖来进行,所以空降一个操盘手来运作,是最佳方案。王光亚与香港建制没有什么联系,做起事情来没有顾虑,更加方便。王光亚用外交手段来处理香港问题,表面看不是很适合,其实恰恰是中央最看重的一点。香港虽小,但派别林立,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其中浑水摸鱼,如果没有经历国际历练的内地官员,会非常的不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在内地做官的秘诀在香港是行不通的,因为香港的媒体会紧紧的抓住你的一句失误穷追猛打,泛民也会利用官员的失误大加讨伐以增加曝光率,内地的官员是非常不适应这样的为官之道的,只有经历过国际历练的官员,才能够在不同场合合意的表达观点。王光亚在港澳办这个位子应当能够做到退休,希望王光亚能够从全香港人民的福祉出发,利用多年的外交政治经验,与泛民多沟通多谈判,彻底解决多年悬而未决的“港人治港”问题,还政于香港人民。
  PS:今天刚看到的新闻,北京市政府解禁了盈科拿地的限制。事情的起因是盈科4年前拿了工体附近的一块地,但是囤积了3年都没有开发,转手卖掉赚了几个亿,北京政府的政策是企业拿地超过时间限制,就不许再次进入市场竞拍新的地块。但是今天北京市国土局发布公告,恢复盈科集团位土地市场交易资格。
        不知道有没有幕后交易,但是如此厚爱李家,让人颇多非议。我相信这个决议不是北京政府这次层次决定的,应当有更高一级的指示,但是为什么在新一轮政策调控的阴影让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片黯淡之际,送出如此厚礼?不知道李家能否明白其中的含义?前边一篇文章着重探讨了胡锦涛在深圳高调会见李嘉诚的背后原因。当时的探讨还属于分析猜测阶段,当我看到今天的这则新闻,我坚定了我的看法:李嘉诚所代表的建制派已经阻碍了香港的正常发展,这个石头是一定要搬掉的。在最近对李家一连串的政治恭维中,首先是胡接见李先生,从政治上抬高李先生的地位,然后在北京送给李先生的儿子一个大礼包。我们看到中央其实是希望李家能够在香港政改中保持一个中立或隐身的态势,所以才有以上这一系列的政治运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