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梁振英当选特首,中央的策略及分析

 2012.6.24
    梁振英的特首选举之路,跌宕起伏,俨然一部好莱坞大片。中央在这次的特首选举中,可谓赤膊上阵。为了力挺梁的当选,甚至不惜与建制派公开决裂。此役过后,中央治港之路将更加艰辛与曲折。
梁振英在这次选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值得鼓励。但其为了目的,不惜代价的行为方式,非常值得中央警惕。
  首先,中央这次力挺梁,操盘手应当是新任港澳办主任王光亚。王光亚作为外交系统出身,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应当是比较准确的。唐英年作为建制派的太子,辛辛苦苦培养了这么多年,临场被换掉,一定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硬伤。据个人分析,应当是与香港本土势力过于紧密,而香港本土势力一直与中央存在着治港理念的矛盾。
  作为港土势力的代理人,唐英年在政治上的回旋余地并不是很大。从其政纲中,我们并不能看到很多属于唐自己的东西,并不是拿不出来,而是位置决定了唐的政治立场。笔者前文论述过,当李嘉诚先生出声挺唐的时候,就是唐失去特首宝座的一刻。
  中央这次不惜得罪港土势力,也要力推梁的上位,关键因素在于这次的特首并不是只做一届,重点在17年的“普选”,17年“普选”未知的变化太多,如果不从这次打好根基,17年翻车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中央这次,必须启用完全信得过的自己人。唐作为建制派的代表,利益诉求在某些方面与中央并不一致。而且中央也并不希望看到今后10年的香港主导权完全落在港土势力手中。并且这次的香港特首任期也非常微妙,与新任中央领导人的任期相同,这就导致了唐的落选,并不是非常偶然的事件。
  如果港土势力能够在沉住气,避免与中央直面对抗,采用迂回策略,效果会更好。从梁组阁难度陡增,我们应当能够看到这种趋势。所以说中央这次的策略,强势的有些过头,较少考虑到建制派与公务员系统的感受。尤其是投票关键期,采取了挨个谈话的方式,引起建制派极大不满。这种硬推的后果,就是造成建制内部的割裂。本身梁的民调就不是很高,建制内在割裂一部分选票,这个坡脚鸭政府,梁是坐实了。
  中央这次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梁一个篮子中,是否赌注太大?客观的说,香港没有政治家。梁的当选,也是中央为了不让建制派做大,才临时推举出来的人选。这个人选,中央未必十分满意,从一开始出现的陪跑论,到后期的劝退论,可以说中央也在挣扎、权衡利弊,后来当先生出声挺唐的时候,中央应当才下定决心全力托梁。但是,中央对梁的控制力,究竟能有多大,这是个未知数。有人猜测,梁是中共的地下党员,所以中央对梁的控制力应当是足够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17年普选,梁的治港理念与中央有差距,梁是否会劫持民意,与中央对抗?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因为是次选举,中央打击唐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唐的民望不高。这个理由如果放在17年的特首选举,总不能选出一个比这次的唐民望更低的特首来吧?所以说,中央对梁的掌控不会太顺利,因为梁为了17年的顺利过渡,必须主打民意牌、民望牌,与泛民直接交锋,争取民众支持,这就会导致建制与梁的进一步割裂。如何修复这种情感上的分裂局面,才是中央近期最应重视并首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